焦點
-
AMD RX 6600完整規格流出?!對手竟然又是NVIDIA RTX 3060
對於AMD RX 6600所傳聞的發布時間,已不到一個禮拜,讓人不禁有點忐忑,但忐忑的心到底是因為規格與價格之間的甜蜜關係、抑或是上市之後仍是一道新鮮的空氣呢?不過也因為時間越離越近的關係,相關規格也突然被流出,流言中10月13日RX 6600將登場的消息,似乎也越來越明朗。 不過其實在前陣子站上所報導的科技情報中,RX 6600的規格就已洩漏大半了,本次除了更加確認RX 6600的相關規格外,關於RX 6600功耗也有消息了;根據Videocardz所報導,AMD Radeon RX 6600將配備Navi 23 XL GPU、擁有23個CU、最高配載8GB GDDR6與32MB Infinity Cache,但這邊要注意的是,有個備註「最高」,因此4GB GDDR6的版本也是有可能會登場的。 報導中也指出,RX 6600的功耗將僅有132W,比RX 6600 XT還要低了28W,時脈方面,2,044MHz的遊戲時脈頻率與2,491MHz的超頻時脈,與RX 6600 XT相比,調降了約315MHz,以百分比來算的話,功耗降低了約21%、但時脈也有約有15%的調降。 產品顯卡市場的定位則會與RX 6600 XT一同撐起AMD在1080P解析度的大旗, 並且Videocardz報導中也列出了遊戲FPS測試的詳細數據,且更有趣的是,RX 6600的敵對陣營對應也與RX 6600 XT一樣、同是NVIDAI RTX 3060(RTX 3060何辜QQ);不過在挖礦算力方面,AMD一直以來都沒有鎖算力的習慣,且根據傳聞,RX 6600也具備了30 MH/s的hash率,哎前景不美啊。 價格方面還未可知,但試著猜想一下,以RX 6600 XT的379美元來評估,以調降的時脈與功耗來推估的話,RX 6600最低或許會出現299美元這種令人心癢難耐的價格,但那只是迷人的白日夢幻想,更高的機率或是會是329美元。 雖說不曉得Videocardz是如何避開AMD保密協議簽署的,在上市前也不能完全確定流傳的規格與價格,但如果RX 6600的確是在10月13日上市,那麼站上也會第一時間準時為各位獻上完整開箱評測的唷!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多張新卡蓄勢待發,傳NVIDIA將於明年初推RTX 3090 Super、RTX 3070 Ti 16GB、RTX 2060 12GB
目前NVIDIA GeForce RTX 30系列Ti家族已經差不多到齊,基本上就只剩老大哥RTX 3090還不確定會不會有Ti版本,但根據爆料消息,倒是有機會看到Super版本的RTX 3090,確實,依照老黃在前代RTX 20系列上展現的新刀法,沒意外還會有一批Super家族,先前也有大神曝光了。 而在近日,又有推特網友曝光了明年1月NVIDIA將公布的新卡,該網友表示確認為RTX 3090 Super、RTX 3070 Ti 16GB以及RTX 2060 12GB。 已經確認nvidia 2022年1月 公開:1.3090 SUPER2.3070Ti 16G3.2060 12G之前的傳聞都是真的!— hongxing2020 (@hongxing2020) October 4, 2021 RTX 3090 Super相信不用多說,雖說這次沒有詳細規格,不過綜合先前資訊來看,將搭載滿血全開的GA102 GPU,擁有84個SM單元、10752個CUDA核心,記憶體同樣維持24GB GDDR6X設定。 而RTX 3070 Ti 16GB其實在RTX 3070 Ti 8GB版本登場前就有相關傳聞,最早更可追朔到RTX 3070 16GB,只是RTX 3070 16GB後來傳出已經取消相關計畫,而RTX 3070 Ti 16GB則是遲遲一直沒有進一步消息,如今看來NVIDIA或許還沒放棄RTX 3070 Ti高容量版本,畢竟以RTX 3070成員來說都只有8GB版本,夾在10GB的RTX 3080與12GB的RTX 3060中間確實略顯尷尬。 假設真有RTX 3070 Ti 16GB,那麼這是繼RTX 3060 12GB以來,第二次小弟的記憶容量超過大哥們,也會是NVIDIA第二高記憶體容量的成員,讓人不免好奇RTX 3080 Ti是否也會推高容量版本(20GB復活?),但小編認為機率還是不高,主要在於目前RTX 3080 Ti 12GB的實力就相當接近RTX 3090,假設再推出高容量版本,幾乎就快等於RTX 3090了。 至於RTX 2060 12GB的話可能是為了缺卡潮來救場的新成員,畢竟目前RTX 2060 6GB依然持續在市面上,也確實是不少買不到RTX 30系列顯卡玩家們的選擇之一(雖然也是不好買就是…),12GB版本無疑是再補足了RTX 3060以下的空缺。 不過以缺貨潮來說,這些新卡是否真能救場?實在是不好說,以目前台灣來看,別說RTX 2060,就連GTX 1650、GTX 1050只要是GTX以上等級的遊戲顯示卡,要原價就是清一色限組裝,可見缺卡程度還是相當嚴重,若照這樣的情形維持到明年,限組裝幾乎在所難免,但不管如何,屆時若真推出,小編也會第一時間來為大家開箱評測,有興趣的玩家們再多多關注站上消息囉!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三星於微博宣布,「光線追蹤」將透過Exynos 2200帶入手機遊戲!
AMD與三星在今年度的CES 2021上,已經公開宣布彼此往後的親密關係,將合作研發下一代基於AMD RDNA 2架構的Exynos 2200 GPU,目前各項消息也早已傳得沸沸揚揚,如今三星於微博的發文中,向外界宣布,Exynos 2200將確定支援光線追蹤功能,且將會是第一個支援光追的行動裝置處理器晶片。 Exynos 2200晶片組將配備基於代號Voyager的AMD RDNA2架構的GPU,並採用4奈米製程,代號為「Pamir」,目前流傳Exynos 2200將配備1個2.9 GHz的Cortex-X2核心、搭配3個2.8GHz的大核心與4個2.2GHz的小核心。 以遊戲表現來說,如此規格且具備光追功能的Exynos 2200,在Android陣營方面,毫無疑問將比Snapdragon 898更加強大;而與iOS對決這部分,前陣子也有流出下一代Exynos處理器的跑分數據,雖說命名、規格都還不能確認,但相信該項數據就是以Exynos 2200所評測出的結果,而其分數在8,134上下,A14仿生晶片則在3DMARK的評測中,分數落在7,500分左右,兩者差異不言自明。 而如此強大的處理器晶片,或許我們將會在Samsung Galaxy S22系列與Galaxy Tab S8 Ultra上看到,不過Galaxy S22的消息雖說傳得滿城皆知,但目前仍舊不知其確切的上市日期。 另外,除了Exynos 2200以RDNA2為架構、且具備光追功能之外,鑑於AMD與三星目前的親密關係,似乎不僅僅只在Exynos 2200上引入RDNA2架構,有消息指出,在價格更親民的Galaxy A系列中,或許也會看到RDNA2架構的身影,這不禁讓人感到相當期待。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銀白機體、雙風扇配置、冷光RGB,Intel Arc Alchemisty顯卡公版渲染圖高清無碼流出
Intel自1998年推出的Intel740獨顯之後,時隔20多年,於前些日子,Intel宣布將以Arc Alchemisty重返顯卡戰場,試圖為如今NVIDIA與AMD雙雄割據的顯卡版圖,帶來一點新鮮空氣。(某方面來說,會不會那時依然三家顯卡都是空氣?) 而Arc Alchemisty的公版渲染圖也已流出,與半年前所流傳的Intel DG2-512EU工程像品有點像,在渲染圖中得到的資訊,我們可以發現這張可能搭載了DG2-512 (Xe-HPG)晶片,並採用雙風扇設計、每組風扇具備9道扇葉,並配置8+6 Pin供電埠,藍色冷光的RGB燈效,配合顯卡頂端的Intel壓克力標誌,整體風格看起來有種脫俗感,這也為NVIDIA與AMD所描繪的紅綠對峙,增添了一道新色彩。(以下渲染圖皆翻攝自) 採用全新的Xe HPG架構和Xe核心的Intel Arc Alchemisty,根據流傳的訊息指出,該GPU將會有兩種款式,並各自對應NVIDIA RTX 3070與GTX 1650 Super,其中DG2-512EU顯卡就是對應RTX 3070的那張Intel Arc Alchemisty顯卡。 根據消息指出,DG-512EU將擁有4,096個Stream Processor、基礎頻率為2.2至2.5 GHz、記憶體搭載256-bit的16GB GDDR6、功耗將在225W至250W上下,至於上市消息的話,目前移動版將在明年第一季與Alder Lake移動版聯袂登場、桌機版的話,將會在第二季現身。 只不過到明年之後,傳聞中的RTX 30 Super系列與RTX 40系列都將現身,如此看來,Intel Arc Alchemisty煉金術士的手腳似乎有點慢了一些,說要並駕齊驅可能有點難,畢竟NVIDIA與AMD都以深耕那麼久,但我們仍然可以期待,顯卡戰場能夠三國鼎立的那天,為玩家們帶來更多選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最後的秘密也失守,Intel第12代Alder Lake處理器外包裝流出
關於Intel第12代Alder Lake處理,官方已經把架構、功能鉅細靡遺的全面講解,效能的爆料則是不斷的在更新中,近期的資料顯示最高階的Core i9-12900K能夠樂勝對手的Ryzen 9 5950X,而如今Intel為這顆最高階處理器的特典包裝也遭到洩漏,讓新一代處理器正式上市前幾乎再也沒有任何秘密。 從洩漏的圖片來看,Core i9-12900K的特製版包裝可以說是極為樸素,超級方正的藍色外盒主體使用標準的「Intel藍色系」配色,不再像過去的9900K、10900K、11990K那樣使用壓克力水晶盒,整體視覺衝擊性也比較沒有麼浮誇,甚至比10代的方形水晶盒還要在更樸素一點,按照規律,說不定Intel是選擇在奇數代走浮誇路線、偶數代走保守路線也說不定。XD 雖然從正面看去實在很樸素,但如果沒有一些驚喜的話,可就真的太對不起那些買下最高階處理器的玩家了,因此Intel似乎將盒子的側面做成鏤空的設計,並在內部的夾層中塞入一整片的晶圓切片,不過流出的圖片畢竟是電腦渲染圖,所以還沒有辦法確定是否單純只是印刷效果就是了。 而除了最高階的Core-12900K的至尊外包裝盒流出之外,其他型號的包裝也一同遭到爆料,外觀就…就幾乎跟現在11代包裝一樣,同樣都是四四方方的紙盒和由藍色方塊組成的視覺版面,主要的差別在於這次Core i9、i7、i5使用藍色深淺有所不同,產品等級越高、顏色越深。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目標衝上10 GB/s傳輸效能?! PHISON宣布PCIe 5.0 SSD的控制晶片已經完成試產
發售在即的Intel第12代處理器Alder Lake據傳將會是首款能夠支援PCIe 5.0通道的消費型產品,能夠帶來比PCIe 4.0還要再高出兩倍最大頻寬,各家相關控制器廠商也為此開始布局卡位,接在KIOIXA宣布PCIe 5.0 SSD解決方案之後,SSD控制器大廠PHION也不甘示弱,表示自家基於PCIe 5.0的M.2 SSD控制晶片已經完成試產。 PHISON在29日(9/29)正式公開了為PCIe 5.0 SSD設計的控制器,其型號為PS5026-E26,晶片採用12nm製程(未說明是台積電還是三星代工),不過核心不再使用過去慣用的ARM Cortex R系列架構,改為自行研發的CoXProcessor 2.0架構,支援 PCIe Dual Port、SR-IOV、與 ZNS等傳輸規範。 然而官方並沒有對PS5026-E26的理論性能進行任何說明,但依照去年2020年第四季財報說明會上董事長潘健成對於PCIe 5.0 SSD控制器的預想是能夠達到10 GB/s傳輸速度來看,PS5026-E26的傳輸能力相當可能可以達到10 GB/s。 官方預計在明年2022年下半年的時候開始進行量產,並會推出能夠支援M.2、U.3、E1.S、E3.S等消費級和工業級的連接介面,滿足企業、金字塔頂端的玩家需求,並期許自家的控制器能夠搶得先機,成為市場上第一款支援PCIe 5.0的消費型產品。 不過以現今主流SSD的價格/速度比率約是1 MB/s=1台幣來換算的話,10 GB/s(約是10,240 MB/s)的消費型SSD不出意外的話,售價將會是非常的驚人,加上目前NAND Flash本身的頻寬其實無法承受這麼高的速度,所以主要速度的來源應該還是倚靠工作頻率更高的DRAM的快取,這很可能使SSD的溫度控制變得更困難,各家SSD廠商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恐怕才是決定PCIe 5.0 SSD何時與大家見面的主要關鍵。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頂規裝備一次到位、旗艦玩家最佳筆電選擇,MSI GE76 Raider最強龍魂襲來!
隨著Intel發布了H45系列的Tiger Lake-H以來,各家大廠的電競筆電終於能注入完整10nm猛虎力量來展現強大效能,而提到電競,小編心中馬上就浮現了MSI的龍魂圖騰,畢竟身為三大廠之一的MSI在電競市場已經深耕多年,對於老玩家們來說相信是再熟悉不過了。 還記得去年小編為大家開箱的嗎?強勁的效能加上限定太空科技塗裝真的讓小編印象深刻,而本次小編要來開箱的是更大尺寸的新一代GE76 Raider,除了螢幕更大、更廣闊之外,也全面升級至最新Intel 11代處理器與NVIDIA RTX 30系列顯示卡,究竟在這樣的組合下效能可以昇華至何等地步?就讓這位旗艦老大哥來替各位解答吧! MSI電競筆電一直有相當多系列可以選擇,如Stealth、Bravo、Alpha、 GF、GL、GP、GS以及本次主角GE系列,而小編手上這台GE76 Raider型號為11UH-244TW,搭載Intel Core i9-11980HK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6GB GDDR6顯示卡、DDR4-3200 64GB(32x2)、2TB M.2 NVMe PCIe Gen4 SSD,Killer E3100G(最高支援2.5G)、Killer Wi-Fi 6E AX1675、Bluetooth 5.2及99.9Whr電池,不愧是追求極致效能的GE系列,所有硬體都用上了目前筆電平台上最頂尖的規格,算是集所有強大配備於一身的超強版本了。 在開箱之前,小編先透過官方的資料來簡單揭露一下這款GE76 Raider的重點規格吧! 看完重點規格後就來開箱見證本尊吧!雖說獨家的限量彩繪能讓人印象深刻,不過相信不少玩家也跟小編一樣喜歡簡潔的素色外貌,不僅稍微低調了些,在視覺上也較為舒適順眼又耐看,尤其GE76 Raider的鈦銀金屬塗裝,金屬色澤中透露出微微冷調光澤,加上獨特切邊處理,讓GE76 Raider彷彿化身一道光芒於銀河中自由穿梭。 GE 76 Raider配有業界最豐富的I/O連接埠,其中一組Type-C更是同時支援了USB、DP以及Thunderbolt 4,Thunderbolt 4可提供高達40 Gbps頻寬,是USB 3.2 Gen2(10 Gbps)的4倍之高。 顯示輸出部分更提供HDMI 2.0(8K@60Hz/4K@120Hz)x1及Mini DisplayPortx1,搭配上述提到支援DP的Type-C,讓GE76 Rider最高可額外接上三組螢幕享受Matrix Display環繞影像輸出。 從正面看去,不難發現GE76 Raider整體深色處理,不僅更低調了些,最重要的是可以減少其他額外光源干擾讓玩家視線專注於螢幕上,配上窄邊框設計更能提升整體沉浸感。 此外GE76 Raider不僅內在效能頂尖,螢幕也同樣搭配高規的17.3吋4K 120Hz IPS霧面防眩光面板並且符合100% AdobeRGB色域範圍,提供最細緻、真實、流暢的畫面呈現且可大幅減少光線干擾。 C座鍵盤區的部分同樣採用深色塗裝處理,搭配知名丹麥遊戲周邊大廠SteelSeries合作設計的全尺寸孤島式鍵盤,保留數字鍵區塊讓習慣使用100%鍵盤的玩家們能自由無痛切換,而身為電競筆電最潮的RGB當然也沒有少,鍵盤不僅提供單鍵RGB背光切換,搭配機身前端GE系列標誌性的Mystic Light bar RGB全景燈條,可顯示是多達1670萬色,為GE76 Raider點綴耀眼的色彩,透過SteelSeries GG程式即可自由打造專屬個人的獨特風格。 鑑賞完一番耀眼的造型後,令人最期待的實測環節終於到來了,究竟最新的旗艦頂配筆電可以展現多少實力讓小編相當好奇,那麼就趕緊開機來實測吧! 進入系統後,可以先來到Windows 10系統內進階顯示設定來驗證螢幕規格,並且將更新率調至最高120Hz來提升整體畫面流暢度。 透過SpyderX Elite專業效色器來進行校色、測量,結果顯示GE76 Raider這組螢幕可覆蓋99% sRGB、99% AdobeRGB、93% NTSC以及87% P3,各項目表現都相當出色,不僅在打Game上可提供更真實的遊戲畫面,甚至對於修圖、剪輯影音等創作用途也很適合。 接著不免俗的來到CPU-Z來驗證這道旗艦光芒的內在規格,可以看到搭載的就是Intel 11代筆電平台最高規i9-11980HK處理器,擁有8C/16T配置,主機板型號為HM570支援PCIe 4.0,搭載兩條Samsung顆粒的DDR4-3200 32GB讓記憶體容量直接升到最頂的64GB。 顯示卡的部分同樣可以經由GPU-Z、CPU-Z看到搭載了同為筆電平台最高規的NVIDIA RTX 3080筆記型版本,與桌上版RTX 3070 Ti相同締屬於GA104家族,且同樣擁有6144 CUDA,時脈的部分考量到筆電功耗需求就稍微較低了一些,基礎時脈為1350MHz,Boost時脈可到1710MHz。 說到記憶體容量,NVIDIA桌上型顯卡目前僅次於大哥RTX 3090(24GB)的也就RTX 3080 Ti與RTX 3060的12GB,而這台GE76 Raider所搭載的RTX 3080卻直接配到16GB 256bit GDDR6,是目前整個桌上型、筆電平台RTX 30系列中第二高容量阿! CPU測試上,小編選擇了Cinebench R23以及GPU-Z來實測,可以看到這隻i9-11980HK猛虎展現了強大的校能,在前者單核測試得到了1484高分,多核測試更是得到12646分,相比前代i9-10980HK都有將近2000分漲幅,而在CPU-Z測試中不管是單核還是多核實測成績也都進到了6字頭大關(608.9/6036.3)。 在各位熟悉的3DMark中,也能透過CPU Profile項目來驗證CPU效能,最終成績在單執行緒上得到925分,全執行緒則是得到了7361分。 接著透過驗證DX12效能的Time Spy、Time Spy Extreme項目可以發現在最新旗艦裝備的加持下,相比前代i9-10980HK搭RTX 2080S的筆電來說,都有大約1000多分的漲幅,測試光追的Port Royal項目更是有近1500分漲幅,DX11效能更是驚人,在Fire Strike中提升了約4000分。 在NVIDIA DLSS測試中,可以發現這項黑科技真的令人佩服,藉由DLSS開至Performance模式即可得到兩倍多的FPS表現,即時提升畫面流暢度。 PCMark 10當然也要好好來測試一輪,經過綜合基本測試結果可以發現,GE76 Raider在各項頂規裝備的加持下,平均分數突破了7000分大關。 Full System Drive Benchmark項目則是在模擬日常工作時SSD、Optane等新式儲存裝置的表現,最終這條2TB NVMe SSD得到2857分。 續航力方面,小編將筆電亮度調整至20%,藍牙、WiFi一律關閉,系統且透過MSI Center將模式設定為「超級電力」的模式下,其在PCMark 10測試結果獲得了5小時18分鐘的成績,以一台規格至上的電競筆電來說已經是相當優秀的表現,除了新世代硬體功耗表現更加優秀之外,99.9 whr容量的電池也是最大幫手之一。 儲存裝置也沒有馬虎,透過CrystalDiskInfo可以看到GE76 Raider用上的是Samsung MZVL22T0HBLB-00B00 Gen 4 2TB SSD(PM9A1),符合NVM Express 1.3標準,再經由CrystalDiskMark實測後可以發現即便做為系統碟,依然有6664.03/4930.44 MB/s的高速讀寫表現,不管是在遊戲讀取還是影音創作上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即便台灣目前較少見WiFi 6E網通產品,但GE76 Raider依然超前部屬搭載了WiFi 6E無線網路,小編透過WiFi 6 5GHz分享器來簡單實測WiFi效能,可以發現在光世代500M/250M網路環境下,即使是WiFi依然測得517.25M/265.63M網速,基本上已經與有線網路無太大差異,讓玩家用無線網路也可以安心打Game不被網路Gank,下載大容量檔案時也可保持最大頻寬來縮短時間而提升效率。 除了跑分以外,遊戲性能更為重要,畢竟身為旗艦電競筆電,打Game才是主要用途,本次小編挑了9款3A大作來好好驗證這道銀河光芒的真正實力,設定上一律將畫質設定至最高,支援光追以及DLSS也一律開至自動,垂直同步、動態解析縮放與減少延遲等會影響成績的功能也都會關閉。 首先在Ubisoft三款大作《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全境封鎖2》、《Anno 1800》中,其4K表現皆都在4X FPS上下,不過《Anno 1800》可藉由開啟FSR至Ultra Quality模式即可越過及格門檻(60 FPS),其他兩款大作就建議可以調整畫質設定或調製2K、FHD就能有流暢的畫面表現,而對於需要流暢畫面的賽車遊戲,以Microsoft自家知名大作《Forza Horizon 4》來說表現就相當不錯,即便是4K也有99 FPS流暢表現。 光追遊戲效能的部分,本次小編選擇了《光明記憶:無限》、《看門狗:自由軍團》、《電馭叛客2077》、《惡靈古堡 8:村莊》、《F1 2021》等大作來驗證,可以發現雖說在4K、2K解析度中都稍顯吃力些,但在《惡靈古堡 8:村莊》卻相當不錯,4K就達到及格門檻,更不用說還能開啟FSR,而《F1 2021》的表現也不差,2K就有91 FPS表現,建議需要更高流暢畫面的玩家們可以藉由調整光追品質以及DLSS模式。 如小編先前所提到,GE76 Raider在身懷各項旗艦裝備下,除了遊戲之外,也是不少創作者們的選擇之一,首先在Photoshop當中得到了破千高分,硬體較吃重的Premiere Pro當中也有744分優秀表現,對於一般高解析修圖、4K影音剪輯都沒有問題。 X264測試的部分得到了58.3 FPS, X265於1080P得到了63.335FPS,4K則是15.221 FPS,以這樣的表現已經相當不錯,畢竟X265 4K解析度相當注重硬體效能。 Blender則是計算場景生成所需花費時間,所以測試時間越短就代表效能越好,可以看到在CUDA模式下,bmw27場景僅花27秒即可以完成,最複雜的victor場景則是4分半即可完成,而且再藉由NVIDIA自家的OptiX模式更可大幅縮短生成時間來提升工作效率。 除了絕佳硬體配置之外,軟體也是一大要素,GE76 Raider也內建了最新MSI Center應用程式,可以說是先前Dragon Center的升級版,採用更加簡潔的介面,還支援暗色模式,而先前Dragon Center上的功能也都可在MSI Center看見,一次整合了多項自家程式在內。 開箱一輪後,各位是不是都跟小編一樣心動了呢?MSI推出的這台GE76 Raider,承襲GE系列風格,鈦銀塗裝也讓質感大大加分,加上RGB燈效點綴,這種不會過於浮誇,契合度剛剛好的搭配,正是小編自己最喜歡的設計。 效能方面更不用多說,Intel 11代旗艦i9-11980HK處理器、現今少數最高168W TGP RTX3080、切換獨立顯卡模式、4K 120Hz 100%AdobeRGB專業電競螢幕、2TB NVMe SSD等,從外到內所有旗艦裝備一次到位,可以說是當前最強筆電之一也不為過,要用來遊戲、創作基本上都完全沒問題,還能升級的部分頂多就是再補一條NVMe SSD上去來擴充儲存空間,若這樣的效能還覺得不夠,那基本上還是只能選擇桌機了(但顯示卡又難買QQ),對於有攜帶需求又得兼具極致效能的旗艦玩家們來說,GE76 Raider無疑會是最佳的選擇。 公司名稱:微星科技 官方網站: 連絡電話:0800-018880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攝影功能再升級、續航力提升有感,Apple iPhone 13 Pro 256GB開箱
每年秋天,不只果粉,整個世界都在看,看到底蘋果今年能拿出什麼樣更新、更令人驚豔的iPhone,但很可惜的是,今年幾乎一面倒地說:「iPhone 13系列沒有太多更新,不值得買」,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實際上,每年都有這種「今年這代不要買、明年再買下一代」的言論出現,有鑑於此,再加上小編的iPhone 7也該退役了,於是經過了5年之後,小編入手了今年最新上市的iPhone 13 Pro 256GB,到底是否真如外界所說不值得買呢?就一起來看看吧! 從外觀看起來,iPhone 13 Pro似乎與iPhone 12 Pro沒有太多差別,不過在尺寸上還是有些微的差異,iPhone 13 Pro與前代的長寬都是146.7mm x 71.5mm,顯示器也是6.1吋超Retina XDR 、並具備OLED,不過13 Pro顯示器的最大亮度提高為1,000 nit,更有ProMotion自適應技術,最高可支援達120Hz的螢幕更新率,也一樣採用與康寧合作的超瓷晶盾,雖說防摔效果一等一,但還是小心使用比較好啦。 但iPhone 13 Pro的厚度為7.65mm,略厚前代0.25mm,而這些微的差異,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因此也導致兩代所使用的手機殼無法共用;另外,除了因為鋰離子電池的容量增加280mAh至3,095mAh外、重量也增加了16公克,總重203公克,如果加上手機保護殼的話,甚至可能達到220、230公克,持握過久的話,可能會造成手掌與手腕的不適。 配色一直都是果粉們爭論不休的話題,本次與前代一樣除了有3項基本款金色、銀色、石墨色外,原先12 Pro的太平洋藍色不復再見,取而代之的是天峰藍色,也是本次iPhone 13系列聲量最高的一款顏色,不過小編個人喜歡基本款,因此還是入手了石墨色。 容量方面,除了既有的128GB、256GB、512GB可選以外,本代iPhone 13系列還新增了1TB的款型供選擇,雖說Pro Max版加上1TB款式讓iPhone系列的單價來到了歷史新高,但實際上,4個機種的3種容量與前代相比都降價了約莫1千元左右。 而外框依然是使用經典的方正邊框設計,且採用亮面醫療級特製不鏽鋼所製,看起來相當有質感,但如果不裝手機殼或是包膜的話,缺點就是容易留指紋,但在背板的設計上,除了蘋果Logo的鏡面設計,卻是採用霧面處理,這兩點設計恰恰與一般、Mini版相反。 雖說歐盟已經立案,將統一手機充電器為USB-C,不過沒趕上這波火線的iPhone 13系列,其底端的I/O埠依然是使用Lightning連接,但隨附的傳輸線為Lightning轉USB-C,配合20W以上轉接器可使用快速充電功能,充電30分鐘最高即可獲得50%電量,也支援透過MagSafe無線充電;至於續航力的問題,我想應該沒有人喜歡帶行動電源出門吧?本次iPhone 13系列一樣裝載鋰離子電池,而iPhone 13 Pro在官方的測試數據中,最長可獲得22小時的影片播放時間、看Netflix之類的數位串流播放的話,則有20小時的續航。 另外手機兩側的控制介面,包括側邊按鈕(俗稱開機鍵)、音量增減鍵、靜音鍵,與前代相比,配置位置都來得略低一些,更適合單手抓握與控制;SIM卡位置雖然也設在左邊,一樣也支援雙SIM卡,但前代是支援nano-SIM與eSIM,而iPhone 13系列除此之外、還能夠同時使用雙eSIM,不過micro-SIM還是不相容。 然而,相機鏡頭與拍照模式,一直是這幾年智慧型手機所主力更新的其中一個環節,當然每年的iPhone系列也都會有小幅度的更新,iPhone 13 Pro在後置鏡頭方面,與前代相同,都是三眼怪,但有趣的是,12 Pro與12 Pro Max的三鏡頭其實規格不太一樣,而這次iPhone 13 Pro與Pro Max總算達成共識,配置相同規格的鏡頭。 iPhone 13 Pro的相機系統採用1,200萬畫素,這點與前代雷同,不過在廣角鏡頭上本次則為ƒ/1.5光圈、超廣角鏡頭為ƒ/1.8光圈、望遠鏡頭ƒ/2.8光圈,光學變焦倍率也提高為3倍光學變焦放大、以及6倍光學變焦範圍,最高可達15倍數位變焦,高動態範圍成像也升級成HDR 4;前置鏡頭除了升級成HDR 4之外,與前代並無二致。 攝影系統方面,本代帶來了許多新功能,比方說可從標準、豐富對比、鮮明暖色、冷色共5種攝影風格做預先調整,當然,除標準模式之外、其餘4種模式都可再微調色調與色溫的係數,讓果粉們能更簡單打造出自己的拍攝風格。 電影模式可說是本次iPhone 13系列的一大看點,相較目前的智慧型手機可輕易達成淺景深的效果,但卻不一定在攝影方面能夠辦到,而本次iPhone 13全機種,都可使用電影模式來拍攝淺景深效果影片,解析度則為1080p、30FPS;另外iPhone 13 Pro與Pro Max 256GB以上機種,還支援了ProRes影片錄製,最高可達4K、30FPS。 伴隨每年新iPhone的登場,作為一直被譽為「地表最強的手機處理器」的A系列仿生晶片也是外界一直矚目的焦點,從核心配置來看,A15與A14一樣維持相同的核心數,依舊採用2個效能核心加上4個節能核心的設計,CPU架構基本上沒變,不過有趣的是,本次蘋果秋季發布大會,蘋果意外地沒有特別說嘴A15仿生晶片的強大,也沒有特別拿A14晶片出來比較兩代的差異,就連官網上的資訊也是如此,僅僅提到A15仍是目前地表最強的手機處理器,並配置了5核心GPU,以及必備的神經網路引擎,可供支援執行每秒最高達15.8兆次運算,而電影模式與HDR 4也都靠它的強勁演算能力來運行。 但這邊要注意的是,雖說4款機種都配置A15仿生晶片,但在與Pro系列的比較之下,一般與Mini版的A15 GPU核心少了一顆,CPU頻率也略為調降,另外iPad Mini 6雖然也是搭載5核心GPU的A15,但主頻率被調低,因此嚴格說起來,iPhone 13 Pro與Pro Max所搭載的A15,才能真的被稱作無傷版的A15晶片。 接著看到製程工藝方面,A14仿生晶片其所採用的是台積電5奈米製程,電晶體數量為118億顆,在高性能低功耗這個需求上,A14仿生晶片可說是讓人相當滿意,而A15呢?採用台積電N5P製程,電晶體數量提升至150億個,再根據台積電所發布的資訊來看,N5P製程是N5製程的加強版,且在相同性能下可以降低最多15%功耗,因此我們至少可以知道,在相同性能的情況下,於功耗方面,A15是低於A14的。 然而外界一直有著A15與A14差異不大、幾乎可以忽略不看的議論,只不過,如果本文要深入探討A15與A14的整體差異的話,那主題不免有點走偏了,因此小編簡單地將兩代Pro Max拿來做簡單的評測比較,有數字對比還是比較讓人感覺得到差異,A15是否真的沒什麼進步嗎?我們就來看看數據吧! 雖說前面已經提過了硬體配備,但怕又有一些沒講的「幕後花絮」(比方說被砍GPU核心數量的一般與Mini版、調降頻率的iPad Mini 6),所以我們先從AIDA64所偵測的硬體資訊來看吧!在各欄目中,我們可以發現iPhone 13 Pro所搭載的A15仿生晶片,其頻率為3,230 MHz,與蘋果所釋出3.23 GHz的資訊並沒有落差,不過這邊資訊所偵測的是台積電TSMC 5奈米製程,與官方所說採用N5P有點差異,這可能是由於N5與N5P的基底並沒有變,只是更加強化罷了,因此程式才會如此顯示。 AIDA64中也偵測出了iPhone 13 Pro搭載6核CPU與5核GPU的無傷版A15晶片、記憶體容量為6GB、配置容量3,095 mAh的鋰離子電池,顯示器方面的數據也與官方所說的一樣,亮度提升至1,000 nit,而後置相機與前鏡頭的部分,小編就不再多加贅述。 現在進入正題,在Geekbench 5評測之下,iPhone 13 Pro所搭載的A15單核心數據獲得了1,725分、多核則獲得4,720分,對比Geekbench 5的數據庫來看,單核性能要比搭載A14仿生晶片的iPhone 12 Pro Max還要來得高、多核方面也是如此,小編也實際使用兩代iPhone Pro系列的機種來進行評測,iPhone 12 Pro獲得了單核1,592分、多核3,948分,對比下來,多核有2成的效能提升較為明顯、單核的話就比較沒那麼亮麗,總體而言,雖有提升,但其實並沒有那種讓人驚掉下巴的落差。 對於圖形處理方面,就比較讓人眼睛一亮了,透過3DMARK的Wild Life系列測試來評測iPhone 13 Pro的GPU性能,當然,也有與iPhone 12 Pro的對比數據,在基本款的Wild Life中,將近2,000分的差距,讓iPhone 13 Pro的GPU效力幾乎可說是狠甩舊世代幾條街;而在進階版的Wife Life Extreme中,透過TAA反鋸齒與DoF景深效果、以及4K繪圖來評測,測試壓力為基礎版的3倍,而結果iPhone 13 Pro得到了3,094分、iPhone 12 Pro則是2,142分,3DMARK的線上數據庫也有收錄歷代配載A系列晶片iPhone與iPad的各項數據,各位果粉可以參考看看,至於為什麼GPU效能會有如此高的提升,會不會是因為「電影模式」與ProRes格式拍攝的加入呢?(但4K ProRes格式只有256GB以上的Pro系列有支援) 在相機實拍上,可以發現與前代相比,無論是日景還是夜景的拍攝,iPhone 13 Pro的相機成色對比前代都較濃郁、深邃,對比度也更加豐富;前置鏡頭的自拍依然有景深模式,對比度一樣較高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假設果粉們有玩Instagram的話,在發限時動態的時候,會自動開啟電影模式的淺景深功能,相當有趣。 iPhone 13系列真的沒那麼好嗎?先不論A15的美麗與哀愁,在相機系統這方面,雖說像素與解析度與前代相同,但光圈設置變得不太一樣,拍攝呈現也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甚至加入了前代沒有的5種拍攝風格、以及「電影模式」,更重要的是本次iPhone 13系列所有機種的相機規格一律相同,再也沒有和前代一樣買到次級的感覺。 而蘋果這次除了主打攝影之外,還在續航力上大作文章,雖然小編沒有透過評測軟體測試,而從上市那天小編就已入手,在耗電量上的感覺與以往大不相同,但也有可能是我以前的手機太舊了,才會有如此強烈的感覺,不過對比續航力來說,小編想要提醒是,如果跟小編一樣是從USB-A轉Lightning規格跳到iPhone 13系列的玩家,建議去買個USB-C的轉接頭,不然用舊規格繼續充電的話,雖然一樣可用Lightning,但那實在太慢了,可以的話,建議買20W以上,這樣還能使用快速充電。 至於到底iPhone 13系列好不好?我想,A系列仿生晶片的強大有目共睹,外界會這樣議論紛紛,或許是因為相較以往的進步程度要少了一點吧?那麼,是真的「今年不夠好、明年再買」嗎?我倒不這樣覺得,畢竟這種奇怪的言論每年都會有,檢視自己的荷包上限、再捫心自問自己的信仰程度,最後看看你想買的那代iPhone是否真合自己的需求,如果是的話,那麼每一代iPhone、甚至每一台智慧型手機,對你而言就是最好的手機。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全新USB Type-C 2.1規範來了,功率上限提高至240W,終於能夠只帶一條USB-C出門了嗎?!
透過USB-C來充電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但一些高階電競、創作者筆電,其所搭載的GPU,動輒180W以上的功率,因此依然是使用那厚重地像塊磚頭的變壓器,畢竟USB-C的100W限制,對這些高階筆電來說,還是不太夠啊! 不過拎筆電出門再也不用帶磚頭變壓器的日子,應該就快來臨了,USB IF在近日公開全新的USB Type-C 2.1規範,內容主旨在於將目前最高電壓的100W(20V/5A),提升至240W(48V/5A)。 再加上,未來或許所有的移動裝置,包含智慧型手機、輕薄筆電、高階電競筆電、創作者筆電等等,都可以只依賴一條USB-C就能完成充電,省去不少攜帶上的麻煩。 而這也意味著線材的更新,目前市面上的USB-C所使用的線材,大多以SPR標準功率規範為基準,而將來為了支援使用48V/5A高電壓,必須符合EPR擴展功率範圍的線材,USB-C勢必會迎來一波線材大換血,玩家們也須購買新版的才能使用。 但在未來有可能因應240W高功率USB-C 2.1規範的誕生,SPR線材也不至於面臨淘汰的地步,由於EPR線材的製作成本更高,因此USB IF並沒有硬性規定各家品牌強制更換,而是留給製造商自行選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事前溫熱按摩可以避孕?! 有學生研發出超音波避孕裝置「Coso」
相信各位男性朋友應該多少都有聽說過溫泉泡太久會造成精細胞活動力降地或死亡,長期下來可能造成不孕,只是萬萬沒想到在由Dyson慈善部門舉辦的「James Dyson Award」中,一名德國學生就利用超音波+熱水打造出了可逆性避孕裝置,還獲得了2021德國最優秀獎。 這位名叫Rebecca Weiss所設計的避孕裝置名叫「Coso」,該機器利用熱水降低經細胞的活動力後,在同時用超音波將其殺死並暫時性的組織精細胞再生,達到短暫性的避孕效果,各位男性在使用上只要將水注入機器後,讓機器加熱到特定溫度,最後只要讓「蛋蛋」泡在裡面數分鐘即可。 ▲Coso的使用方法影片。 Rebecca Weiss之所以會發明Coso的動機在於自身患有子宮頸癌,沒有辦法服用賀爾蒙一類的藥物來進行避孕,這讓她注意到男性避孕只有保險套和結紮兩種方法,因而想要試著尋找非侵入性、非藥物手段和具有可逆性的避孕手段。 Coso的原理基礎是來在2012年的一篇論文,科學家發現將白老鼠的睪丸在37度的水裡以3MHz的超音波進行照射15分鐘,以每隔兩天就執行一次循環兩次之後,小白鼠的生殖細胞居然消失了,而且還能夠維持2~6個月的時間,如此驚奇的事情其實在1977就已被發現,只是至今尚未對「真男人」進行實驗過。 Coso在產品的設計上,諮詢了422位參與者,還和泌尿科、心理科、性治療師等相關專家一起評估,最後才以CAD模型軟體打造出來,功能整體包含了電池、控制器、超音波發射器,也帶有水位指示器和狀態指示燈,不過由於這項劃時代裝置攸關「生命」,目前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測試,如果成功之後,或許行房的時候就能少那幾分尷尬和猶豫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